(注:本文资料主要引用于百度贴吧)
引子:《黑洞相对论》发表于锑星,年代不详,现编入《
大锑论和坦斯因爱定论补遗和修正》著作中。
对于黑洞的形成,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把三维空间看做是一张纸,那么四维空间便是N张纸重叠。质量一定的恒星,放在第一张纸上,纸便会弯曲,时间长了,纸承受不住恒星的重量,恒星便会把纸穿破而掉到下面一张纸上,可以看作如图所示的构造:
[attachment=2739]
为了便于理解“四维时空”,常常用“一张薄膜上的一只球”的模型来比喻弯曲时空。其实这个模型有一个极大的漏洞,就是薄膜上的球因为重力而下沉,造成了薄膜的弯曲。而实际上的四维时空中的“球”,是不存在这个向下的重力的,同时在四维时空图中,恒星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根圆柱体(假设恒星不运动)。由于我们用三维空间来模拟四维时空,所以“高度”这根维被我们去掉了,代之以“时间轴”。所以在某一个时刻的恒星,就是这根圆柱体的一个截面,是一片没有厚度的二维面,如下图:
[attachment=2738]
在四维时间轴方面,我们可以将时空定义为如下:
[attachment=2737]
HSDPA黑白洞论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运动速度很快时,时间就会变慢,当物体超光速运动时,时间就会倒流。 进行时空旅行是可能的。如果不被黑洞和白洞的潮汐力撕碎,可以由黑洞进入,通过罗森桥到白洞,再从白洞出来,回到我们曾经的过去的某个时候。
而HSDPA黑白洞则正好相反,HSDPA黑白洞通道属于负超光速系,根据坦斯因爱定论,当一个物体进行渐进负光速运动,时间反而变快,当物体达到超负光速运动状态时,时间就会迅速前进。负速度只存在于HSDPA系统内,在HSDPA系统中,我们必须用5个坐标轴表示,较四维空间多一条“速度”v轴,这里的速度不同于基本物理学中的速度,HSDPA系统仅存于HSDPA黑白洞隧道中,如图所示
[attachment=2740]
五维系统的穿越可以看成如下图:
[attachment=2741]
在历史中,提到1273年 南宋襄阳失陷
,黄蓉与郭靖双双战死襄阳,为国殉难。在此之前,黄蓉将杨过送与郭襄的一柄玄铁剑熔了,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将《九阴真经》《武穆遗书》以及“降龙十八掌掌义精要”分别藏于其中,以待他日复国之用。百余年之后,
明教教主
张无忌终于用藏于此刀剑之中的兵书和武林秘籍,兴天下群雄,将蒙古人逐回漠北,光复了中华国土。
其中红色字的记载存在问题,事实上是那个时候在未知的作用下发生了[R+]与[R-]的真空组合反应,反应中的巨大能量打开了HSDPA黑洞,在进入HSDPA黑洞时物质将被复制然后形成反快子越迁,在离开HSDPA隧道后则重新转化为正粒子,历史上的HSDPA终点在锑星。这也是编者年份(1203-1273或2008至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