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boldtpenguin 2009-02-05 11:47

19F:好。。那我暂时省略掉它
20F:有一个很冷的问题。。。(一)和(五)的最后一句都没有“以”啊? - -

忘了加上赞扬~~

夺命板砖 2009-02-05 12:43

继续补充“以”(刚才没打完时间到了得去医院了,抱歉)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当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作以贻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鲁请比关内侯以听。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某魏十余年。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汗,有些词太难打出来了……

夺命板砖 2009-02-06 15:55

继续更新:
【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德复见将军于此。(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良曰:“长于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和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字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嗷嗷嗷~

humboldtpenguin 2009-02-08 14:17

嗯,好多啊,谢谢,还有多少呢?~

我发现这种回帖更新的有时会越来越少人看。。。

夺命板砖 2009-02-09 09:46

我管它多少人看……

【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是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徐而查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子惭寐而醒,客则酐睡炕上矣。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设”“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之病矣。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管盛则近谀。
——入则孝,出则弟。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可用在后一分句,可以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弛,则耻师焉……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乃其父也。

另:有通假字,找出来的有H2O~

鹿马 2009-02-09 09:56

就算有H2O我也不想唤起高中的痛苦回忆了...

humboldtpenguin 2009-02-09 10:30

我最不喜欢找通假字的游戏了。。。- -
虽然我确实看到了某个通假字。。嗯嗯。。而且是中学课内的。。。
如果真的是找通假字的游戏的话就让其他人来找吧,因为我觉得H2O给我简直是浪费。。。

另外“于其弛,则耻师焉”的后半句很熟悉但前半句怎么没见过。。。

鹿马 2009-02-09 10:37

[i=s] 本帖最后由 鹿马 于 2009-2-9 10:38 编辑 [/i]

啊我看到了

位卑则足羞,管盛则近谀。
——入则孝,出则弟

官跟悌~

还有入则无法家拂士的bi记得应该也是通假来着~

humboldtpenguin 2009-02-09 10:43

嗯。。那个拂是通弼的好像。。

夺命板砖 2009-02-15 19:08

呵呵~过奖
我总觉得我不能半俩磕矶的……更新完再说

【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
此外可作词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且】
1、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河水清企涟漪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成,孟氏之保障。
2、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还有7个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