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科学家克隆了一只土耳其安哥拉家猫,并使其身体呈现荧光色,如图左侧在暗室紫外线下的一只猫,右侧猫呈现绿荧光色。科学家们并不是第一次克隆猫,但这是第一次克隆红色荧光猫。科学家希望这种红色荧光猫能够使每个器官发光,从而有助于遗传疾病研究

帝王蝎是身体自然发光,其体内的贝塔咔啉起关键作用。任何成年蝎子种类在紫外线下都会呈现黄绿色或蓝色。首次对帝王蝎身体发光的科学报道是在1954年,科学家使用紫外线能够更好地在不激怒蝎子的情况下,在夜晚的栖息环境中对它们进行研

绿荧光恒河猕猴。08年研究人员对一只未受精恒河猕猴卵细胞中注入类似HIV的病毒,它将改变卵细胞的DNA结构,其中包括诱导形成亨廷顿病。这种病毒还介入一种蛋白质,可使恒河猕猴在紫外线下身体呈现绿色荧光,从而很容易研究亨廷顿病在恒河猕猴大脑区域形成的

2009年,科学家通过病毒将绿色荧光蛋白质植入克隆狗的DNA分子。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李炳春(Byeong-Chun Lee)领导的一支研究小组通过克隆成纤维细胞成功培育出几只猎兔犬,成纤维细胞可表达出海葵产生的红色荧

2003年,科学家将绿色、黄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植入斑马鱼的DNA分子结构中。199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家开始研究斑马鱼和绿色荧光蛋白质,希望能够使斑马鱼在当前有毒化学物质水域中呈现荧光色,从而实现有效的

绿色荧光猪,科学家于2006年将荧光蛋白质添加在猪晶胚之中,出生后的小猪身体呈现荧光色。台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猪晶胚中注入绿色荧光蛋白质,如图所示,这几只猪的身体都呈现微黄色。在紫外线下,这种猪的身

荧光细菌。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和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在钱永健的实验室里还培育

“水晶果冻”——绿荧光水母。这种动物通过体内绿色荧光蛋白,自然发出荧光。1961年,马萨诸塞州海洋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员下村修注意到一种水母在紫外线下发出明亮绿荧光。他和同事经过10000多个水母分子样本分析,发现水母体内存在的蛋白质对于发出荧

2004年,科学家从老鼠爸爸那里获得DNA分子形成绿色荧光蛋白质,然后植入发光精子形成的干细胞,最终发育

老鼠“彩虹”荧光蛋白质。2007年,科学家将青色、红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注入老鼠晶胚DNA分子中。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小组研制出老鼠“彩虹”蛋白质,这是具有不同色彩的荧光蛋白质——青色、红色和黄色,分别植入老鼠的晶胚中,老鼠大脑的神经束将呈

1986年,科学家通过一种病毒将荧光基因注入烟叶中。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科学家将一只萤火虫的基因结构植入一支烟叶植物,

绿色荧光线形虫。05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希望研究线形虫特点,他们隔离了线形虫体内一种基因,他们认为该基因控制线形虫吞咽、排卵。为测试这项假设,小组对线形虫的这种基因标注了绿色荧光蛋白质,从而确保线形虫的咽喉、肠道和生殖腺都处于绿色荧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