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历险记

条纹海豚 2009-07-05 12:08

阿月浑子历险记

作者:神州袖手人 提交日期:2005-7-28 8:55:00

1990年的秋天,一个美国朋友把一大袋pistachio作为礼物送给我。这种没有中文标签的美国食品没有像它的先头产品可口可乐那样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在字典中查到了它的汉语名称:阿月浑子。pistachio、阿月浑子,以及它的奇特味道一起,似乎对我紧闭着意义的出口。后来,一个来访的女生吃起它来津津有味的样子表明了她们是熟人,于是我将它送给了这个女生。说的时候,我犹豫了,我不太相信她将之称为“阿月浑子”。果然,她告诉我,这种零食,名字叫做“开心果”。开心果,这也是我的一个猥琐的熟人的外号。这个走形的地方版笑星只要一出现,我就开心不起来。

从事植物学与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在发现了汉语中的“阿月浑子”这个词时,是带着无限爱惜与惊喜的。英语pistachio和其他语言的叫法非常逼真地模拟了古伊朗语pistaka。而“阿月浑子”这个珍贵的名字则保留了最古老的波斯读音,至今在伊朗语中已经湮没无闻,只能在库尔德语中找到微弱的回音。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述:“胡榛子阿月生西国,蕃人言与胡榛子同树,一年榛子,二年阿月。”造成这个神话的要么是波斯朋友的表达能力有缺陷要么是他的恶作剧。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继续了这个神话,不过名字变成了“阿月浑子”。李珣的《海药本草》则明确写道“波斯家呼为阿月浑子也。”汉学家劳费尔对新波斯语、亚美尼亚语、欧塞提克语、希伯来语、梵文中类似“阿”字的发音进行了迷人的考证,认为“是用来代表上述带有当头音a-的伊朗字‘坚果’。”关于第二个音“月”,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有详细研究。第三个“浑”音,劳费尔考证出它指的是这种果实的树。

到了明朝,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把这种果实称为“必思答”,劳费尔认为这说明中国人密切注意着伊朗语言的发展,随时把中古波斯语的名称换上了相等的新波斯语的字。而这些专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专家李时珍呢,仍然把这种果实叫做“阿月浑子”。不论新来的波斯商人把它叫做什么,中国人仍记得他们的祖先在1000年前所用的叫法,尽管当时的波斯人已经不记得了。所谓文明大国的风范就是这样体现的吧。

当有一天,进口的pistachio中文标签上标明了“开心果”的时候,一部分词典也只得向市场就范,在汉语解释“阿月浑子”后增加了“开心果”。我疑心这个名字可能经过了香港的转手,这个转口贸易的中转站不仅把外国电影的名字极其严肃认真地翻得极其可笑,而且把“阿月浑子”翻成了“开心果”。据说,这是因为它的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就像人们开心的笑容,所以后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开心果”。然而,这里的责任恐怕不能让香港同胞来负。打个电影的比方,《黑超特警组》(Men In Black)香港人都是懂的,我们内地人其实并不懂却要装懂:“因为特警都穿着黑衣,而且像超人一样优秀,所以后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有权批准《黑超特警组》这个译名的人知道“黑超”在粤语中是“墨镜”吗?您应该把这部电影翻译成《墨镜特警组》才妥当。

啊啊阿月浑子的名字多么熟悉

原来就是开心果

华~ 2009-07-05 12:45

原来叫阿月浑子阿!

Rachel 2009-07-05 18:59

开心果这个名字其实很喜感……

ovish1001 2009-07-05 19:01

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把这种果实称为“必思答”...
听起来像西药名...

泠鸢羽 2009-07-06 23:06

我小学就知道了其实

神奇的地球 2009-07-07 15:22

[quote]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把这种果实称为“必思答”...
听起来像西药名...
ovish1001 发表于 2009-7-5 19:01 [/quote]怎么不叫"思密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