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白僵菌分类:
常见白僵菌共有三种: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卵孢白僵菌。球孢、小球孢、卵孢三种白僵病菌,其不同发育阶段,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是: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虽都为球形或卵形(约各50%),均生于对称成直角的茸状产孢细胞顶端,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支聚成集团。所不同的是前者孢子大,一般2.5—3.0微米,菌落呈平绒状,在明胶培养基本逐渐从白色变到乳白色,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培养的底部无色或淡黄色。后者孢子较小,一般为2-2.5微米,菌落白色至乳白色初为疏茸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乳粉状的孢子层,不使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变色,但在清淅明交培养基上呈粉红色,颜色很不显著,而且10天后便消失。卵孢白僵菌不同于前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分生孢子大多是亚园形或椭圆形,而且分生孢子开差较大,一般为2.0-6.0×1.5-4微米,生于产孢细胞顶端新延伸的“乙”形丝形器上,菌落表面高低不同,白色,初为茸毛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粉状,在明胶培养基的底部呈深红色至桑色,某些菌丝命名马铃薯培养基呈不同程度浅紫色至红色。
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白僵菌有两种:
一、白僵菌(beauveria)名称又为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是生物源杀虫剂。原药外观为乳白色粉末,制剂外观为乳黄色粉状物。
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植物源杀虫剂。本产品主要通过触杀作用,可以穿透昆虫体壁,在昆虫体内增殖,进而致死目标害虫。外观为土灰色条状。
所谓白僵虫就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落在昆虫体上,在高温条件下,即可发芽直接侵入昆虫体内,以昆虫体内的血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作为营养,大量增殖,以后菌丝穿出体表,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从而使害虫呈白色僵死状,称为白僵虫。
活性成分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皮或气孔、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出生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溶解昆虫的表皮,由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同时产生各种毒素,如白僵素(Beauvericin),卵孢白僵菌素(Tenellin)和卵孢子素(Oosporein)等。白僵素为含N-甲基氨基酸的环状肽。白僵素为针状无色晶体,加醋酸铅于水溶液中可产生絮状白色沉淀,对茚三酮显正反应。
药剂特性
白僵菌菌落为白色粉状物,产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菌体遇到较高的温度自然死亡而失效。其杀虫有效物质是白僵菌的活孢子。孢子接触害虫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物,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死亡的虫体白色僵硬,体表长满菌丝及白色粉状孢子。孢子可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
白僵菌需要有适宜的温湿度(24~28℃,相对湿度90%左右,土壤含水量5%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害虫感染白僵菌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后才死亡。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农药(25%对硫磷微胶囊、48%乐斯本等)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作用机理
主要通过昆虫表皮接触感染,其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侵染的途径因昆虫的种类、虫态、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异。
扫描电镜或荧光染色观察发现,球孢白僵菌高毒菌株在棉铃虫幼虫体壁上短暂生长即形成入侵结构,而低毒菌株在幼虫体壁上产生细长的匍匐菌丝,这些菌丝会从害虫体内吸收营养,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在浸染黑尾叶蝉时有两种方式,第一是通过皮肤侵染。萌发的分生孢子在虫体体壁几丁质较薄的节间膜处长出芽管,芽管顶端分泌出溶几丁质酶使几丁质溶解成一个小孔,萌发管进入虫体。这时大概感染24小时。萌发的芽管借酶的作用,不断溶解体壁几丁质向前伸长,直至体壁上皮细胞才生成的菌丝也进入体壁,然后侵入血淋巴组织,菌丝起初延着细胞膜发育生长,再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于是原生质和细胞核失活,养料被耗尽,大量解体消失。大量皮下细胞层的破坏是由于体腔内菌丝侵染的结果,此时菌丝受到昆虫、体内的血细胞的包围,血细胞出现空泡,着色力降低。同时菌丝产生许多芽生孢子。芽生孢子萌发后,产生新的菌丝,以此反复不断增殖,冲破血细胞屏障进人体腔。在体腔内又以芽生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繁殖,扩散到虫体所有组织.如消化道、马氏管、脂肪体等,这时约侵染48~72小时。感染96小时后,昆虫组织器官大部分被破坏,菌丝成束穿出体表,形成气生菌丝,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侵染120~118小时,虫体表长出大量气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并释放出来,此时除部分体壁处,其他组织皆被破坏,养料亦被耗尽。
毒性 :
用50亿/g活孢子制剂大白鼠腹腔注射和灌胃LD50分别为0.6±0.1g/kg及10.0g/kg,而用纯孢子腹腔注射大白鼠LD50为128士12mg/kg,为低毒类微生物农药,对人、畜无致病作用,属弱的变态反应源,无“三致”问题。该制剂对人畜无毒,对果树安全,但对蚕有害。
质量标准
为平均活孢子80亿/g,幅度50~90亿/g,孢子萌发率90%以下,水分5%以下。颗粒剂,含活孢子50亿/g。白僵菌产品为白色至灰色粉状物。
主要剂型:可湿性粉剂、粉剂、油悬浮剂。
防治对象
可侵染多种磷翅目幼虫,对松毛虫防效显著,对菜青虫、玉米螟、小菜蛾、大豆食心虫、稻苞虫等防效良好。
使用方法(喷菌法、喷粉法、活虫传病法、撒原菌粉)
1、防治森林害虫,目前在生产防治上,主要采取地面或飞机喷洒白僵菌制剂的方式进行施药。也可在雨季从林间采集森林叶部害虫活幼虫集中撒上白僵菌原菌粉,或配成含量为5亿孢子/ml的菌液,采活虫在菌液中沾一下再放回树上任其自由爬行。这些带菌虫死后,长出很多分生孢子,即形成许多白僵菌流行点,逐步促成林间害虫白僵病流行。
2、菌粉用水溶液稀释配成菌液,每毫升菌液含孢子1亿以上。用菌液在蔬菜上喷雾。
3、苗粉与2.5%敌百虫粉均匀混合,每克混合粉含活孢子1亿以上,在蔬菜上喷粉。
4、将病死的僵尸虫收集研磨,配成每毫升含活孢子1亿以上(每100个虫尸加工后,兑水80-100公斤)即可在蔬菜上喷雾。
5、松毛虫:用孢子150~180万亿个,可直接对水喷雾。也可将菌粉与防治松毛虫的化学杀虫剂的粉剂如敌百虫混合,使含孢1亿/g,用混合粉22.5~30kg/hm2。也可采集发病死亡虫尸,放到松林中,扩大染病面积。
6、防治玉米螟可向喇叭口撒颗粒剂(按1:10与煤渣混合),每株约2g,或灌菌液。
注意事项
(1)养蚕区不宜使用。(2)菌液配好后要于2小时内用完,以免过早萌发而失去侵染能力,颗粒剂也应随用随拌。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3)贮存在阴凉干燥处。(4)人体接触过多,有时会产生过敏性反应,出现低烧,皮肤刺痒等,施用时注意皮肤的防护。(5) 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