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憋气
憋气分很多种。提前有没有准备、憋气过程中是保持静止还是要进行活动、是否在水下憋气,这些要素对你能憋多久,都有很大影响。
电影里经常看见这种情景:主角深吸一口气,接着徒手在水底游过十几米的距离,途中还战翻数名敌军水鬼,最后面不改色的爬上岸。
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面对一条淹没在水底的走廊,那我建议你最好找找别的出路,因为即使不需要战水鬼,水下游动所消耗的大量氧气,也足以飞快地清零你的血氧浓度。电影人物可以趁着切镜头的时候换口气,你可不行。
正常人静止憋气的最大时间,通常在一分半钟以上,运动健将能达到三分钟。但这要求憋气时必须保持“静止”——憋气的最大敌人,就是肢体运动。你每划一下水,都会有一部分氧气被你的胳膊燃烧掉。一个普通人在水下徒手潜泳(手脚一起划水)的极限距离,在20米以内。如果有借力物,比如锚缆什么的,只要手抓着运动省去腿蹬水的动作的话,这个距离能增加一倍。
但是这个距离也有点脱离现实,因为他有个前提,就是你首先要让胸口露出在水面以上进行一次深呼吸。如果你是泡在水里(只露出头部),由于水压的关系,除非你拥有堪比施瓦辛格的肌肉,否则你的呼吸肌只能把你的肺腔撑大到正常容量的一半。这意味着你能储备的空气总量将会减半。如果你试图用力多吸一点气,那多吸进去的空气将被用在呼吸肌的动作上,这毫无意义。
人憋气之后呼吸自然会加快,大量深呼吸之后呼吸则会暂停,我们都知道,这都是血氧浓度的影响。也许你希望在憋气之前,先进行大量深呼吸,以提高血氧浓度;不过实际上,这么做只会使你的憋气时间缩短。人的血氧载荷总量是固定的,也就是你深吸一口气所能获得的这个量。你没办法往一个容量1升的瓶子里装进2升水,所以除了通过平日的体育锻炼增加血氧载荷以外,并无他法。如果你在憋气之前进行十几次深呼吸,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加速你的心跳,使得你在憋气时消耗氧气的速度加快。
另外,憋到极限憋不住把气吐出来之后,一般人都会立即吸一口气,无论在什么地方...
2、搏斗
大部分好市民对于搏斗的概念,大概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打斗。而即使是这种最轻微的搏斗,也不是多数人有机会接触的。没有经验的人,会不自觉的在想像中夸大打击的疼痛;好战分子,则会高估自己的战斗力。
搏斗的发生,如果是有前兆的,比如激烈争吵之类,那战斗打响后,双方的实力都将迅速下降三成左右——除非某一方是专业的拳击运动员或者职业军人。肾上腺素在加速心跳、升高血压的过程中,也会快速消耗掉你细胞里可怜的ATP储备(三磷酸腺苷),这意味着你将失去爆发力——也许平时你能一脚踢倒一只垃圾桶,但这时候你的脚踢只能让它摇晃两下。(当然,这种情况下你具有的持续性力量还是会保持的,所以许多平民之间的打斗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场摔跤比赛。)
搏斗中造成的疼痛会跟平时有所区别。轻微疼痛,也就是除了重击脏器或者打击敏感部位以外的冲击,都会在短暂刺痛之后被你的脑子直接忽略掉。也许事后手肘上那块瘀青会疼上半个月,但此时此刻你一点也不会被它所累。至于沉重打击,你也不会感到太多疼痛,实际上你感到的更多的是眩晕和麻木。疼痛会在你趴下之后袭来,而你一般肯定会趴下。不过,如果你运气太糟,或者你的对手是专业人士,有一些针对性的攻击还是会令你痛不欲生的。
正常人在心情激动的状态下,全力搏斗的时间,不可能超过30秒。之后,疲劳感会如同潮水一般袭来,而且会越来越大。身体素质越好的人,能够撑的越久,但除非进行专业训练,否则即使壮如阿诺,也会在5分钟之内完全脱力。此时你抬一下手都很觉得沉重,如果是徒手,就根本失去了战斗力。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利用武器来集中力量,但也完全失去准确性了。(所以人海战术还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