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击暴流与两起神秘案件
条纹海豚 2010-05-04 22:55
------------《都溪考察》报告
山西刘凤君教授
都溪毁林事件的梗概记述:
根据对目击者的采访和我们的实地考察,对都溪林场林木破毁过程作以下简述。
1994年12月1日凌晨三时许,突然,刺耳的像开动着火车的隆隆响声由天空而降,惊扰 了正在睡梦中的都溪林场的职工及附近的村民。刹那间风加冰雹和空中移动着的似火球状的 不明物骤然而至,几分钟过后,林场四百亩松林齐腰折断,房顶的石棉瓦被摄,和都溪相距 5公里的都拉营贵州车辆厂也同时遭到严重破坏。玻璃石棉瓦房顶被揭,厂区砖砌围墙被推 倒,六十吨重的火车车皮沿轨道移动40米左右,料棚6号糟钢桁条折弯,地磅房的钢管立柱有 的被折断有的被弯曲。
都溪林场和贵州车辆厂虽然遭受严重破坏,但人畜家禽无一伤亡。就连车辆厂夜间执行 巡逻任务的厂区保卫人员,虽被风卷起数公尺,在空中移动20多米落下,受了一场惊吓,人体也无任何损伤。林区树木大片折断,但穿过林区的高压线确完好无 损。
都溪事件轰动了新闻界和科学界。
都溪事件在报纸上批露后,各地新闻记者如新加坡、香港等都路拥而来进行采访,截止 我们考察时已有130多家新闻单位都作了报导。闻讯参观旅游者已达四万多人次。都溪事件 也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到我们考察时,各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前来考察的已有260多人次。 贵州省UFO研究会首先组织了贵州天文、气象、物理、化学、林业、机械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 实地考察。同时还为此作过放射性测试。还撰写了有关方面的论文。紧接着,94年12月25日 北京六名专家也亲临现场进行了考察.95年1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 料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专家学者又专程赴现场考察。95年3月22日员州省12名科学工作者又 联名向贵州省禁止词语提出建议,要求禁止词语组织专家对此次事件进行多学科调查研究。但是造成 此次事件的原因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龙卷风造成的;有的认为是下击暴流造成的;有的认为可能是超自然能量造成的;有的认为是不明飞行物造成的等等。
都溪林场破坏情况及其分析
都溪林场位于贵阳市北15公里,东经106’43’北纬26’43’附近。海跋1200一1300公尺,是起伏的丘陵地带。1958年开始人工造林。鼓起 的山包上种的松树,现在的直径一般都 在30公分以上。丘间的凹地种的是油菜。绿色的树林和黄色的油菜花,绘织出一幅美丽而迷人的天然景色。
1994年12月1日凌晨三时许,空中似开动着的火车的隆隆响声,风加冰雹的呼啸声,空中移动着的似节日放礼花的大片火光、火球骤然而至,席卷着整个都溪 林场和附近的树庄和 厂矿。几分钟过后,大片大片的松林齐腰折断,面积达四百亩左右。我们考察队到都溪林场 时,被蜇断的树桩仍依然存在。树的上部树身和树寇部分也仍然存在,大部分已移地而放或 作建筑材料销售。我们步行考察了林区破坏的各个角落。拍摄了大量照片和录相带。用卫星 定位移测量了破坏区域的面积及破坏带的走向。破坏是间断的大面积破坏,同时还有点式破 坏现象。各树的断茬儿乎相同,像人工用两手折断细的树技断茬一样。树的倒向通过断茬很易判断出来。
造成这次松林破林的原因,有人说是龙卷风造成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折断后树座为顺 园周倒向。实地考察这种现象并不存在。龙卷风是冷暖空气交汇,温差急剧变化而形成的气拄,中间呈负压,吸力特强。因此应有大量连根拔起的树,遗憾的是这种 现象也不存在,根据树的倒向和断茬情况分析,破坏区中只有少部分破坏区可用下击暴流这个因素解释,大部分破坏区说成是台风造成的也可以免强解释通。但是点 式破坏现象用上述两种原因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考察中发现,在大井冲(地名)上。周围约2O米的树林中仅有一棵直径为30 公分,高20公尺左右的松树折断,倒向北偏西40’。其余的树全都完整无损。在大坡顶(地名) 未被破坏的树林中,有两棵翻根倒下,在距此树4—5公尺处,还有两棵翻根倒下,像似一种 巨大的力量推倒似的。但是找不到着力点。这种现象在未被破坏的其它树林中也有发现。这 种点式破坏的现象用台风,下击暴流都无法解释。
林区破坏用等离子体火球这种自然因素来解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等离子体火球的破坏,一定伴随有大量的烧灼痕迹,在考察中不但没有发现烧灼的痕迹,就是被火 烤的痕迹都没有。 这样大面积的林区破坏,但人、畜、家禽无一伤亡。穿过树林的高压线也安然无荡。电 线秆无一折断。两丘间凹地种的油菜依然长势良好。整个破坏好像具有意识性。联想到目击 者看到空中移动着火球,有人提出破坏可能是不明飞行物飞碟。
贵州车辆厂破坏情况及其分析
贵州车辆厂位于都溪北五公里处的都拉营。都溪林场破坏的同时,车辆厂也遭到破坏。 比较严重的地方是厂区的地磅房,料棚和砖砌围墙。此外据厂内职工反映,厂区内重六十吨 的火车皮沿轨道移动四十余公尺,当时值夜班巡逻的保卫人员被卷起数公尺,在空中移动20 多公尺落下。值班人员还看到低空中有两个移动着的火球。
1.料棚的破坏情况及其分析
料棚是由12根型钢柱和六根桁条组成的骨架,其上铺有玻璃钢石棉瓦所构成的简易建筑 。根据贵州车辆厂宣传部提供的录相带和照片(1994年12月1日上午,即破坏几个钟头后拍摄的),和我们采访时职工们叙述的情况。该料棚的棚顶玻璃钢石 棉瓦当时被揭落在 地。六根16号槽钢椅条中有两根被折弯。我们考察时该料棚已恢复原状。被折弯的桁条已送 库房,我们到库房看了折弯的桁条,并进行了放射性测试。根据桁条折弯的情况判断,造成 这种破坏的外力应是集中动荷载。根据造成的位移反算,该集中动荷载应在一千公斤以上。 造成槽钢折弯的动荷载若是风卷起的岩石,因风速减弱由空中降落冲击而成,则岩石的体积 应在半立方米以上,而且风速应大于60M/S,还应该是龙卷风。但是清理现场时没有工人报 告有这样两块岩石,也未发现有其它能使槽钢弯曲的东西,说明这种设想是不成立的。因此 对动荷载的来源匝进一步研究。
2.地磅房破坏情况及其分析
地磅房是用六根外径为10.8公分的无缝钢管作成的“厂”形骨架,上铺玻璃钢石棉瓦的 建筑。当时地磅房上的石棉瓦被锡去,三根立柱折弯两根立接被切断,相邻建筑物窗上的玻 璃有部分破裂现象。临近不到一公尺地磅房办公室的玻璃窗无破坏。
我们仔细察看了折弯的立控和被切断的断口,观看了车辆厂提供的原始照片和录相带(94 年12月1日上午即距破坏几个种头后拍摄),发现两根切断立控断口在原焊缝处。根据断茬情 况可以看出,原焊缝质量不高,有假焊现象。从三根被折弯的立柱来看,接受的荷载应在BC 部分,根据发生的角位移推算。每根柱上受的动荷载应在2—5吨范围内。 地磅房若是风力造成的破坏,根据地磅房倾复的方向座为南风,但是磅房南面距磅房5.35公尺处有一栋平行磅房的高大建筑。故南风不能造路房的破坏.其它风 向:西、东、北 方向的风也不能造成此种破坏。因为磅房是骑东西路而建,变磅房北面十来米处是比磅房高 的建筑,所以北风吹在磅房南面高的建筑上,反转拆下致使磅房破坏的因素也不成立。 若是下击瀑流自然因素造成磅房破坏,该下击瀑流应是垂直向下的与地面接触的尺度仅 有30平米左右的线状下击瀑流。在这种由高空向下倾泻的暴风流作用下。磅房上的玻璃钢石 棉瓦应随磅房倾复落地而破碎,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磅房棚顶是被揭落在地面不远地方 而不是随磅房倾复落地面破碎。因此,磅房破坏的原因亦需进一步研究
结束语:
林场破坏造成的奇异景观,旅游者兴趣极浓.保护现场开发旅游事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建议有关方面认真研究。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都溪林场和贵州车辆厂的破坏事件,是一个综合性科研题
目。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禁止词语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
通过这次考察.我觉得都溪林场和贵州车辆厂破坏的原因不能草率的下结论,应该进一步调查研究,必要时作一些模拟试验。在分析原因时应该对目击者看到的情 况,给以足够的重视.如很多目击者看提到的,看到空中有移动着的火球,机械表走动发生异常,听到空中有刺耳的窿窿响声,当时还有停电现象等等.同时还应该 考虑都溪事件发生前后该地区和附近出现的其它异常现象,如1995年2月9日从广州飞往贵阳的2946班机,在贵州独山上空遇到了空中不明飞行物事 件,1995年2月9日或10日贵州独山林区发生林木被破坏现象等等,这些事件和都溪林场发生的事件是否有联系,都值得考虑。
汉网消息(记者陈奇雄 实习生舍梦龄 通讯员冯欣)7年前,东湖磨山几百棵大树一夜之间伏倒或拦腰折断,一时猜测四起。是水怪,还是外星飞碟?央视昨解释了这一“自然之谜”,是一种叫下击暴流的怪风引起。 W<c95QD.
nB9(y4
1999年6月22日19时35分,一团白雾从东湖中升起,迅速移至磨 KsDovy<
山山坳,所到之处狂风大作,710棵大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形成一条环山带状“诡道”。事后,景区在事发地立碑对此事进行了介绍。 xt zjFfq
t%fcp
]Vm:iF#5P
/=@V5)
磨山景区一导游小姐介绍事发经过,当时大树被连根拔掉。见习记者陈亮摄 %jh gKq
'E)g )@^
事发后,市民猜测各异,有人说是藏身东湖的飞龙状水怪干的,也有人说是外星人驾飞碟所为,磨山风景区因此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甚至有人将其与百慕大三角相提并论,认为磨山与百慕大、金字塔一样,位于北纬30度附近,此纬度怪事多发。 O!k C
w{"ro~9o
事后,专家组成的调查组解析了这一怪事。昨日,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了自然之谜的解谜过程及谜底:事件系自然灾害引发,是气象学中的“下击暴流”造成。 nc9sfH3
?BnX<dbi&
事发当天,东湖上空乌云密布,空气湿度较大,云层较厚,云层里空气的对流非常强烈。当一股冷空气突然从万米高空,以极高速度俯冲下来时,就形成了一股巨大能量,暴发了下击暴流。 I\~sE Jwj
$2>"2*,04
{:TOm0eK
H Xb_k1n
专家辟谣 b#W(&b^q
=Bos>;dl
水怪说? <"@5. f1"Y
S#b)RpY
当时目击这一事件的渔民介绍,事发前,有年老渔民称在湖边看到过露出水面的龙头。而事发时,他们亲眼看到,一团像龙一样的白色烟柱从湖面冲天而起,接着就听见了树木被折断的劈啪声。树木上整齐的断口让他们相信,东湖里暗藏着像龙一样的大型生物。 ?>DwNz^.!
E]0Qz? W
中科院地球与物理研究所杜云:它(东湖)的水深也只有3到4米的样子,(上世纪)60年代以后,基本上就和长江隔绝了,所以它相当于一个半封闭型的湖泊,水质的下降,人类捕捞活动的增加,很难有适合大型水生生物存在的条件。 ~BC~^ D&WD
d Z}|G-: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刘仁俊:从1954年开始,中科院水生所每年都会对长江湖北段的湖泊进行科学考察。根据对东湖的水深条件、环境条件和物种生存条件分析,得出结论不可能有“水怪”,也不可能有幸存的恐龙等古生物。 ,!QtViA7
l}~9xa}:D|
飞碟说? +R',$YzD
"h:#'y$V
武汉东湖管委会人员何连远介绍,上世纪70年代,曾有人说看到飞碟,三个飞碟在磨山的空间里飞动。“如果是飞碟,还有些可以解释,可能是说从这个方向过来,从这个山上,蹿到这个湖边,然后在这个地方稍微停留一下,就可能造成这些树被切断,被斩断的可能性。” 9)$gD
vlo!D9zsV3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钱忠东:白雾运动的方向和这些树倒下的方向是一样的,从流体力学角度看,不可能是飞行器喷射出来的尾气造成的现象。 6o]j@o8V
{yM@3v~
龙卷风说? #ds@!u+&
VgO.in^q
龙卷风是从强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烈旋风。它的上端与积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俗称“龙吸水”。如果磨山上的诡异事件真是龙卷风造成,那目击渔民所说的看到龙的说法似乎也可理解了。 Je~`{n
.$xTX'
原武汉中心气象台总工程师郑启民:龙卷风的一个特征是有旋转特征,但从事后调查的情况和图片反应来看,没有这种旋转结构。
空中怪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1994年11月30日凌晨3时20分.贵阳北郊都溪林场有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400亩的数片林木被折断倒在地上。3时30分左右,位于林场东北面的贵阳车辆厂也有大树及部分建筑物遭受破坏。这一事件,经《贵阳晚报》社记者实地采访,颇感奇特,诸多现象难以常理解释,逐在12月31日《贵阳晚报》,以"空中怪车袭击贵阳北郊"为题,将采访结果公诸读者。省市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部分专家前往考察,事后还在小型座谈会上交流各自的看法。先后还在1995年1月14日,21日的《贵州日报》和1月28日的《贵阳晚报》上分别以标题“都溪林场不明现象探谜”,“北京专家抵筑考察都溪林场”以“又一个世界之谜”,作了报导。我同意部分专家的意见:这一事件是强烈气流造成的。我们认为,应更具体些谈,主要是气象学上讲的“下击暴流(Dolonbu—rst)造成的,并非“空中怪车”,也不是什么“不明飞行物"。 下击暴流是产生在风暴中,时空尺度都很小,突然阵性爆发而具有破坏性的下沉气流。美国曾于1978到1979年按“美国下击暴流精深的气象研究计划(NIMROD)”进行过为期两年的系统研究。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但因其来去迅速,且又造成地物的破坏;人们感到奇特难解,这就难免多以猜测判断。 针对这次风灾现场的许多难解之谜,对照着下击暴流特点来看,是不难得到解释的。 第一,这次风灾若是龙卷风造成的,则现场有许多现象难以理解。如;(1)场内林木都是被折断的,只有有少数翻根,不是龙卷风中的“连根拔”。(2)有一片林地,四周的松树都折断倒下了,独有两棵“不倒松”仍直立地上,被某些群众称为“神树”。(3)成片的树林毁了,但林区内没有一根电线杆或电缆被损。(4)被毁林呈片状,且为跳跃式的.片与片之间存有未受害的树林。(5)车辆厂内的地磅房,有四根钢管柱子,其中两棵被折断,另两根仅被折弯未断,顶棚被掀落在地面不远。 上述现象,根据下击暴流的特点,可释如下: (1)因下击暴流是从高空向地面倾泻而下的直线风急流,它产生的动压具有了强大破坏力。据国外实例资料,其最大风速可达50米/秒以上,即每平方米的受风面积上可受1200公斤以上的动压力。林场中多是十多米高的松杉林木,上部枝叶繁茂,受风面积大,粗略估计,若枝叶及树干受风总面积为3平方米,则在树之上部要承受3吨多重的压力。这样大的力集中到近根部仅十多厘米直径的树干上,树木被撕裂折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林内的树高都差不多,所以被折断处离地面高度也都差不多。至于那两棵所谓的“神树”,则是因为它们上部的枝叶稀少,树干又比周围的细得多,受风面积太小,所以未被吹倒或折断。(2)通过林区的输电线及电线杆未遭破坏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它们的受风面积太小,而且顶部又有电线、电缆拉着,下击暴流虽强,也压不倒它。(3)受毁林片呈跳跃的现象,主要因为下击暴流是一种能量巨大的气流,它有脉动,即阵性的特点。这种跳跃现象就是与其运动边程中阵性强度变化的反映。(4)至于地磅房钢管柱子有弯有断的情况,则是因为动力来自上面,棚顶面积约5平方米,受到下击暴流的压力后,即向前倾,气流来自西南,故向东北倾斜,*西边的两根柱子因与着力点距离较大,即力距较大,故被折断,而东边的两根则力距较小,故仅被折弯。这在力学上不难解释。 第二,关于在林场内看到两个强光和车辆厂值班员看到两个火球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天空闪电中的现象。当时有雷声,有大风,在雷电中发生球状闪电,这种球状闪电是在云体与云体间或云体与地面间,在强烈电场作用下,在闪电的闪道当中出现的一种球状等离子体。它本身就带有巨大能量,但其质量很轻,可随气流的运动在空中飘移,并能发出白色或红色的强光,有时也会发生禁止词语。当然,也可受磁力的影响。由于车辆厂区地面存放着大量的钢铁及铁部件,是否对这种“火球”产生作用,还难肯定。在“两个火球”后面出现的轰轰隆隆的声音,可认为是风声和树木等地物破裂声。因下击暴流常伴有类似龙卷风的呼啸声和砰击声,当其风速峰值达到45米/秒时,就能把一般屋顶揭走,甚至把反活动房子从地面举起或将车辆吹翻。 第三,关于林地中被折断的树都朝同一方向倒;而非旋转排的问题。这是由下击暴流与龙卷风不同,它是一种直线风,故被折倒的树呈直线排列。若是龙卷风,则为旋转流场,倒树常呈辐射状。至于林场内有几条不是片状分布的断树带问题。这种条状分布看来是下击暴流指造成的。下击暴流指是下击暴流降落到粗糙地面时扩散的末端。使得被毁林带常呈手指状延伸。 第四,至于有许多东西被吹走,不知去向的问题。看来,不排除在下击暴流活动过程中出现有龙卷风。因为它们都是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和发展的物理机制好多相似。据国外的实例资料,下击暴流经常出现在陆龙卷附近,只是下击暴流范围要比陆龙卷大得多,强度则较弱。有时一个陆龙卷涡旋可被下击暴流消失,也可由热能以下击暴流供给涡度而得到加强。第五,从贵州省现有七十年多的气象资料看,虽无龙卷风的记载,也没有关于下击暴流造成灾害的记录;但不能就此认为它们不曾在贵州出现过。实际上下击暴流和龙卷风的出现频率,在中纬度地区是不会小的。只是因为它们发生的范围很小,为时短促,被人们发现的机会极少。以这次的情况来说,假若不是发生在城市郊区的林场和工厂区,而在偏僻山区,可能就不会被人发现,更不会引起这样广泛的关注。 第六,根据现场的受灾情况分析。对照国际上较有权威性的分级标准,这次下击暴流的强度属“F2”级,即其最大风速为50-70米/秒,路径长度为5—16公里,路径宽度为50—160米。 N+0`Jm
$eUJd Aetk
贵州省气象局李良琪 *heX[D &>)
WG.J-2#3
1995年2月6日
lydy1993 2010-05-04 23:51
话说那个禁止词语很囧
会不会是类似于卷尘风一样的小范围气候
但由于热对流的某些特殊情况而导致气流猛烈向下冲击
就像一个崩塌的水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