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两个七月,后一个七月称闰七月,上一个有闰七月的年是1968年,下一个有闰七月的年是2044年。设闰月是我国农历的特殊,农历是我国采用了几千年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叫夏历、旧历、民间俗称阴历。它是按月亮圆缺的规律朔望月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使得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因之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特殊性,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阳历一年365天或366天,农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回归年少11天,为求年与月协调,使月份和季节变化比较吻合,使农历月份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气候相符合。所以在每19年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分共有13个月,全年有383天、384天、385天三种历日。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2100年长达2204年里,就有812个是闰年,而这些闰年中以384天占多数达80﹪以上,为383天者次之,而385天者就只有13年(如2006年等),仅占岁月长河中的1.5﹪,2000年至2100年就只有今年是385天,而有的世纪如1300至1600年就三个世纪没有。安插闰月是根据24节气来确定的。农历月份按照12个“中气”(即逢双的节气,如正月雨水,二月春分、三月谷雨、四月小满、五月夏至、六月大暑、七月处暑、八月秋分、九月霜降、十月小雪、十一月冬至、十二月大寒)而定名。今年八月没有秋分,故称闰七月。
实际上,由于太阳、月亮运行的复杂性,有时中气并不落在相应的月份,不含中气的月份就定为闰月,用上个月的月名称,即称作闰某月。当然这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安排闰月法则要比这复杂些。如2033年有两个月都没有中气,是闰七月还是闰十一月,就出现两种说法。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已明确指出应是十一月才对。然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不少万年历,均是闰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