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学·化学吧
等电子的氯
Sat, 27 Dec 2008 16:52:35 +0000
(本文转载自校内网,版权归原作者(还是我)所有。)
自从1808年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起,化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在世界上存在了整整两百年。化学这门研究世上原子层面之上万物的变化的奇妙的科学,细腻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网络上的一个无名小卒,到百度贴吧里最大的自然科学贴吧的吧主;从一个对理科的一点点兴趣,到中国大陆最高学府的数理专业。化学也给我的生活和我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化学不仅影响着我的过去、我的现在,还将并将长期影响我的未来。
从小我就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感兴趣,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东西之间的变化。我以为,变化是有趣的,因为变化既能无中生有,也能有中生无。因此我总是关注书上、电视里或是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我敢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的时候发现家里有几本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年代的旧书,于是喜好读书的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从那时起才发现原来家里有个大宝库:姥爷姥姥都是大学毕业生,都很爱书,于是很多旧书便“驻扎”在了这个知识分子家庭里——这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的启蒙和兴趣培养奠定了基础。
于是,在我家所在的宿舍区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抱着旧书看,而且每次的书还不一样。从《自然辩证法》到《三国演义》,从《机械制图》到《物理学的进化》,从《十万个为什么》到《论语》……泛黄的书页和夹杂着繁体字的简体字构成了我儿时最好的回忆。可以毫不掩饰地说,书伴随着我、更引领着我长大。
在读书中,我懂得了:原来变化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只是之前你看不见,而有中生无也是我的童年时幼稚的猜测。学得愈多,我愈是发觉自己的知识不足,愈觉得自己的一些臆想和猜测需要批判和科学化,因而我就愈发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喜欢过很多学科,乃至对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万箭齐发,但最后兴趣的增长速度却不一样。到了小学毕业时,我的形象思维已经远远地落后于逻辑思维,开始往理科方向发展了。而在此之中,我最擅长的、也是兴趣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显现出来了——化学。
因为看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理解自然的方式挺有意思,更因为恩格斯在那本著作中说的“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我便自觉地尝试着用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来解释化学。刚开始是抱着生搬硬套的心理,到后来越来越发现辩证法的强大:它可以自觉地解释自然,也能引导人们认识自然。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成为了我最大的兴趣所在,而我更青睐而且坚信质量互变规律,因为我更喜欢化学。不过,作为90后,周围像我这样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还是少数,因此,我与同学没什么共同语言。
初三的时候,老师开了化学课,我这才正式步入正经学习化学的殿堂,尽管之后我很快又退出了。当时拿着那本化学书像着了迷似的,一下子反复看了好几遍,又一口气全做完了。我的初中化学学习便宣告结束。遂去新华书店买更高年级的化学书。很不幸的是高一的化学书卖空了,我只好抱着高二和高三的化学书回家。由于没有高一化学基础的准备,我只能按我自己喜欢而且能理解的顺序学化学。现在想来我很庆幸当初能那样:从那时起,我的化学思维就偏离了正统的应试教育道路了,而且是越偏越远。
当同学在疯狂地做《优化设计》上面的化学题并能轻松地背出任意一题的内容的时候,我沉浸在赛博空间里,看着网上下载的电子书《无机化学丛书》和《基础有机化学》,自娱自乐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除此之外,我也上一些论坛和BBS,讨论一些我关心的话题,这些论坛包括百度贴吧。经过了一段日子的潜水,我于2004年5月4日在百度贴吧注册了第一个账号,从此与这个虚拟的社区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考完的暑假是异常轻松的,但我喜欢充实。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套极为严密的预习计划,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有乱七八糟的高中课程,甚至还有第二外语。最后这些超出实际的预习大多都我放弃了,只留下一门化学。学化学是很快乐很开心很滋润的,我享受那一过程,但我并不期待会有什么结果。
为了表达对化学的热爱,我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等电子的氯”。这个名字的由来嘛,我选择氯元素作为我的“图腾”是因为我初中在班里的学号是17,而为什么“等电子”则可以从我当时QQ的个性签名看出:“我就是氯单质!具有强氧化性,普通人见了我必死无疑,希望有多余电子的贤人志士来与我相结合!不胜感激!”那时我真的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得到,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网名能在网络上红极一时,走到顶峰。
高二开始,化学老师当上了班主任,我所在的行政班开始了“(行)政化(学)合一”的新阶段。我开始把化学当成我的第一目标,替换掉了之前的物理学,并把英文名从William改成了Chlorine。在老师的热情要求下,我报了化学竞赛。但由于学习口译的缘故,我放弃了竞赛的培训。最终竞赛只拿了省级赛区的二等奖,我急急忙忙转型到高考的道路上,让高考来决定我的人生。
2006年的寒假让我难忘,我在那时正式入住了百度化学吧,成为几百名吧友中的一员。随后,我申请了“等电子的氯”这个贴吧账号,作为化学网名。2006年上半年我在化学吧过得很好,也在认识了两位同年级的好网友(他们现在分别就读于清华和北化)。我还当上了初中化学吧的吧主,尽我所能给一些初中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难。
2006年暑假(严格地说是7月19日),化学吧网友wqerty的两篇帖子《关于化尸水可行性的实验报告》震惊了化学吧,很有幸的我和其他网友成为了化尸水的第一批网络见证人。从此化尸浪潮席卷百度化学吧,并涌向整个互联网。化尸已经成为了百度化学吧的一个标志。从化尸水到化尸诗集、化尸小说、化尸动画、化尸歌,乃至化尸国际,化尸文化充斥了化学吧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地宣扬了学生们的智慧,普及了化学知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化尸水”,就可以看到很多用鸡翅鸭翅和化学试剂做各种化尸实验的图片和视频——那都是化学吧的手笔(有些转载者添油加醋都说成北大化学系了,特此澄清)。
2006年下半年化学吧里弥漫了全民实验全民化尸的气氛,比较有才的网友们开始改一些诗句和歌词以娱乐。9月2日我录制了第一首化尸歌《国际化尸歌》,发在了我的音乐主页上,开始了在网上唱改了词的歌曲的生活,在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翻唱并发布了8首化尸歌,之后就开始唱歌词正经一点的化学歌。
2007年上半年因为个人缘故我比较少来化学吧了,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化学吧不太了解。化学吧的局势也动荡不安,吧友们发起了变革,换下了这个吧主又换上了那个吧主,但换来换去也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闹斗争。上半年没结束多久,之前的三个老吧主全部退位,换上了新的吧主。
2007年下半年化学吧开始刮“超理”风,也就是学术娱乐化的风。抱着全民娱乐的心理,我炮制了“超盐酸”的百科,“众乐乐”。由于又对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规范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制作了《化学元素表·文化版》和《化学术语用字正音表初稿》,普及了语音知识。之后我当上了化学吧的第十三任吧主。作为吧主我对化学吧的贡献却不在纯化学知识,而是体现在唱歌、文化普及上,这让我得到了空头的威望而不是大家实际的真正的信任。其间我的歌曲录制和发布一直没有停滞过,整个下半年录制并发布了6首化学歌,赢得了“化学吧第一歌手”的头衔。
随着奥运的临近,国家的管理部门开始着手处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从2008年3月3日开始,化学吧的几位网友因为做有关含能材料的实验而不幸被“和谐”,被维护社会安全部门没收了实验药品和器材。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却给大家做实验的积极性带来了很大的打击。6月28日,百度化学吧被限制发言,大量吧友去投诉未果,便集体转移阵地。百度化学吧这个曾经的第一大自然科学贴吧就这样地门可罗雀了。
2008年暑假,一部分核心吧友把阵地搬迁到了新的网站——化学网,并重塑了BBS,作为新的化学吧。但是这个新论坛尽管拥有国际域名,却再也没有百度化学吧旧日的风光,成了老吧友们叙旧和闲聊的十足的“水区”。新的“化学吧”以后将如何发展?百度化学吧是否能恢复往日的繁荣?一切都是个谜。
总的来说,上面的内容是以我的角度来简介了我眼中化学吧的一段历史。化学吧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我认识了很多网友,让我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快乐,让我感受到了更多学习化学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辩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由于高考考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我来到清华大学就读“数理基础科学”这个专业,也就是传说中的“基科班”。繁重的课业铺天盖地,我哪还有时间碰碰我曾经喜欢过的化学呢?另一方面,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扑面而来,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吸收这些东西。再者,我还要付出很多课余时间训练我的口译,不能愧对我辛辛苦苦考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于是,学习化学,甚至研究化学,只好成为我一个不了了之、无果而终的奢望。但我不会放弃化学,即使以后不从事理工类的职业,我也会保持对化学的爱好。比如研究些化学史什么的,或者继续我中学时的梦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化学,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但那也只是以后的安排和打算了。Que sera, sera...
用S.H.E《夏天的微笑》中的一句歌词作结:爱,也许有期限,但回忆却没终点。化学,我保证来世与你再度相约!
Attach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