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K3
分子量:117.2949分子结构:V形(α-臭钾)(K―K-→K+);平面正三角形(β-臭钾)
键长:3.906埃(α-臭钾,β-臭钾)
键角:109.635度(α-臭钾),60度(β-臭钾)
发现历史:最早的臭钾(α-K3)在1865年12月24日,田纳西州普拉斯基被John C. Lester、John B. Kennedy、James R. Crowe、Frank O. McCord、Richard R. Reed及J. Calvin Jones六个人发现并迅速发展大批的人在美国南部展开研究,由于臭钾对吸收可见光多的物体具有不可逆转的致命伤害,在1871年被第18任美国总统Ulysses Simpson Grant叫停并停止相关研究活动。
由于第28任美国总统Thomas Woodrow Wilson高度评价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的电影The Birth of a Nation,这部电影高度赞扬臭钾对国家诞生的贡献,于是第二次对臭钾的研究展开了。Thomas Watson领导的臭钾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备出了β-臭钾。后来由于FBI窃取臭钾技术资料提供给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宪法,对臭钾的研究属于科研自由),从而达到瓦解臭钾研究组织的目的,于是臭钾研究转入地下。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从事于臭钾的研究。
制备:用3mol的钾在催化剂镧镥卤氖(氖的同位素un)化物LaLuNeX的作用下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性质:能够消灭吸收大量可见光的物体,原理是物体吸收大量可见光后,会产生辐射,当辐射量小于一定值时,臭钾会自动释放正电子和负α粒子,与物质发生湮灭反应。化学性质α-臭钾比钾活泼,而β-臭钾比钾稳定。
用途:消灭吸收大量可见光的物体。
Attached Images
这两天超理版没人?
那我就飘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