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呈爆发性或迁延性,可分成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
肠阿米巴病:包括无症状带包囊者和阿米巴性结肠炎
阿米巴结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症状为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果酱样特殊腥臭味黏液浓血便)
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最常见
2 杜氏利什曼原虫: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长期不规则发热,呈双峰热,伴脾、肝淋巴结肿大(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脾肿大最常见,脾功能亢进,免疫溶血,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人对此无先天免疫力,多发于婴儿及儿童,但愈后产生稳固获得性免疫。(皮肤型黑热病、淋巴结型黑热病)
皮肤利什曼病
3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贾第鞭毛虫包囊后,部分无症状带囊者,另一部分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幼儿患者可持续数月,出现吸收不良,脂肪泻等
亚急性或慢性期:表现为间歇性排恶臭味软便,腹痛,恶心,厌食等或周期性稀便
严重感染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患儿病程可持续很长时间,常常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发育障碍。
4 阴道毛滴虫:大多数女性感染者并无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有临床症状者,最常见的主诉为阴道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感染本虫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可将滴虫传染给婴儿,主要见于呼吸道和眼结膜的炎症病变。男性感染者虽常呈无临床表现的带虫状态,但可导致配偶连续重复感染。
5 疟原虫:疟原虫的致病与侵入的虫种,虫株,数量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经历潜伏期后
疟疾的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疟疾初发停止后,经
再燃和复发。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脾功能
亢进,免疫病理的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脾肿大(脾充血和单核 - 巨噬
细胞的增生)。无免疫力的或延误诊治的疟疾患者,可因血中原虫数量剧增而
出现凶险症状,常见的有脑型、超高热型等,多表现为持续高热、抽搐、昏迷
、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率高。
疟疾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从轻度头痛到重危病情出现凶险疟疾,恶性疟最凶险。
6 卡氏肺孢子虫:机会致病原虫,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其大量繁殖,并在肺组织内扩散导致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表现分为:流行型(间质浆细胞性肺炎),多发于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虚弱婴儿,高烧、干咳、呼吸和脉搏增快,严重时呼吸困难、紫绀。散发型多与艾滋病、恶性肿瘤、恶性营养不良及免疫缺陷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
7 华支睾吸虫:致病力不强,重度感染时才出现症状,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由于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黄疸。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临床表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较为常见,但许多感染者无明显症状。肝肿大,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发育障碍甚至肝硬化,极少数患者可致侏儒症。
8 布氏姜片吸虫:常造成被吸附的肠粘膜及附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点状出血,水肿。可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或右季肋下隐痛,消化不良性腹泻,上腹部肠鸣音亢进,多数伴有精神萎靡、倦怠无力等症状,多数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智力减退。
9 卫氏并殖吸虫: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重者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肝大并伴有荨麻疹,白细胞增多,嗜酸细胞升高明显。慢性期是虫体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过程分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器官损害主要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其他型。
10 血吸虫:急性血吸虫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即可发生,此时的临床症状可能是由童虫的代谢产物引起,临床上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腹泻等。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病原治疗者或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患者常出现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临床可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类,有症状表现为慢性腹泻和慢性痢疾,症状呈间歇性出现,肝肿大较为常见,脾多数呈轻微肿大。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临床上出现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症。根据主要的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主要合并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沙门菌 - 血吸虫综合症表现为长期进行性发热。异位血吸虫病常见部位在肺和脑。
11 似蚓蛔线虫:主要表现为机械性损伤、变态反应以及宿主肠道功能障碍。幼虫致病,造成机械性损伤、哮喘、肺部出血产生蛔虫性肺炎。蛔虫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喀血、荨麻疹及畏寒、高热等症。成虫致病,(寄生在空肠)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变态反应,并发症(胆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
12 蠕形住肠线虫:人体蛲虫感染可因感染程度及机体状态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儿童患者可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脱肛,异位寄生引起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
13 旋毛形线虫:治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侵入期(肠型期)引起肠道广泛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低热。幼虫移行期(肌型期),病人可出现浮肿、水肿、发热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因心力衰竭,败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囊包形成期(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急性炎症消退,但肌痛症状仍可持续数月,重症患者可呈恶病质,也可并发肺炎和脑炎等。
可怜的HMX
据说补铁会导致阿米巴感染几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