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记者王蔚 实习生许偲倩 选稿:实习生 陈沛祯
老师们态度谨慎:可增加学习兴趣,课堂教学需斟酌使用
“无色酚酞面对碱羞涩脸绯红,紫色石蕊遇到碱青蓝慢淡出,酸碱和盐融入水离子解离开,酸和氢氧跟金属三角恋……”仍旧是周杰伦《青花瓷》耳熟能详的旋律,歌词却已被偷梁换柱。近日一曲化学版的歌曲《青花瓷》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起了不少学生和老师的关注。
是创意还是恶搞
据了解,化学版《青花瓷》最初出现在一个名为“NEO化学吧”的论坛中,一位中学老师受此启发,以中学化学知识为母本创作了一个新版本,并将其引入课堂。该版本在网络上一露面就受到了众多学生的追捧。
“太有意思了!”一位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说,“如果所有的知识都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忆,学习就不再枯燥了。”另一位学生则表示,用唱歌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他希望能在未来的课本里看到这首“青花瓷”,也期盼有更多类似的趣味学法出现。
而对于该歌词中一些不准确的表达,学生们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我认为不应该因为一些小错误而贬低这一创作的价值,瑕不掩瑜,与其批评还不如一起帮助完善这首歌词。”高二学生高同学表示,“有不少网友将‘化学版’《青花瓷》称为‘恶搞’,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得到严肃对待。”
引入教学需慎用
除了这首“化学版”的《青花瓷》外,记者发现网络上还流传着不少根据中学理科知识编成的歌词或打油诗。这些作品基本以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内容,词句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这些“歌谣”是否真能进入课堂,从而引入到学校的常态教学中呢?
桃李园实验中学物理老师朱素敏认为,“歌谣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记忆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她表示,这一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歌谣能帮助一些学习出色的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也能缓解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但对于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可能造成一定的反作用。”所以,朱老师表示,这些“歌谣”可作为课外兴趣介绍给学生,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则应当斟酌使用。
华师大二附中的数学高级教师蔡玲玲提出,学生们只有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这些“歌谣”,而且,在实际的有效学习中,掌握应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才是最为关键的,僵化地按“歌词”来背熟几条公式或原理,反而会抹杀学生对于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蔡老师建议说,学生们可以将“歌谣”作为临考前的另类考纲,帮助自己拾遗补缺。
http://xmwb.eastday.com/x/20090808/u1a612127.html
NEO V5!
这旧闻见过,但没注意。。。
我没见过囧
= =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化学老师在班里放过这首歌。。。当时我一句都听不出来
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