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条纹海豚 于 2009-7-28 15:35 编辑 [/i]
用来做标本的矿物,要不就是数量多,有某种特定的特色,要不就是出现某方面的奇异.对于前一种量产的标本,只要按产地去找就肯定可以找到,而后一种标本,未必是没有这类东西,只是之前不知道有这类东西或者不是碰巧遇到,没想到会真有这类东西...
比如说本海豚最近整理标本的时候找出来的这个二次结晶水晶...其中含有完整的辉锑矿包裹体...而和一般包裹体不同的是,这里面的辉锑矿两端都是断的,但是的确又是完整地包裹在水晶之中...
经过研究,这标本的形成过程应该是,首先水晶结晶出来,外面附生了一些辉锑矿,然后水晶在成矿热液里二次结晶,但是因为温度过高,辉锑矿熔融了...之前已经被包裹在水晶里的部分没受到多少影响,外面的直接变成液体流散了...所以就弄成了类似断口的东西...再然后水晶继续生长,把剩余部分完全包裹起来了...
[attachment=4218]
包裹体标本带有干涉色彩,是熔融后与外层水晶形成了部分含有气体的缝隙,导致了光的干涉作用.
[attachment=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