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羧酸pKa的2个问题

Carneades 2008-09-05 11:03

问题14.7其实就是按照pKa1排序。

CasperVector 2008-09-05 11:18

1.
3,2,1或2,1,3。
理由之一见第2题;另一理由是:鉴于三键的供电子共轭效应,物质3应该排在最后一位。

2.
一般来说,二元羧酸的两个羧基越靠近,其相互影响就越强烈,第一级电离常数和第二级电离常数相差就越大(原理自己想,主要从诱导效应入手)。

[ 本帖最后由 CasperVector 于 2008-9-5 11:27 编辑 ]

回复 沙发 CasperVector 的帖子

Carneades 2008-09-06 09:36

“两个羧基越靠近”指的是“相隔碳原子数少”,还是“直线距离短”?

回复 板床 Carneades 的帖子

humboldtpenguin 2008-09-06 13:27

同问

回复 板凳 humboldtpenguin 的帖子

humboldtpenguin 2008-09-06 13:27

我觉得应该是前者。。不过顺反又像是直线距离的区别。。。

CN_havoc卡曼奇 2008-09-06 13:43

诱导效应一般指位置顺序,空间顺序不知道了

回复 地板 humboldtpenguin 的帖子

Carneades 2008-09-06 13:56

我认为是直线距离,毕竟F=kq1q2/r2嘛。
这样子第二题就好办了。

回复 7F Carneades 的帖子

humboldtpenguin 2008-09-06 13:58

那样就是场效应了。。。(是叫这名字吗??)

CasperVector 2008-09-06 15:34

对不起,确实是我疏忽了- -
除了诱导(I)效应之外还包括场(F)效应,但一般可以不考虑共轭(C)效应。

第一级电离:后一个羧基吸电子,使得前一个羧基相对缺电子,氢容易离去(前);离去后,后一个羧基的吸电子效应也使得负电荷稳定(后)。
第二级电离:前一个羧酸根负离子供电子,使得后一个羧基相对富电子,氢不容易离去(前);离去后,两个羧酸根之间的排斥也使得体系不太稳定(后)。

[ 本帖最后由 CasperVector 于 2008-9-6 15:37 编辑 ]

CasperVector 2008-09-06 15:37

总的效果:
Ka1被“抬升”,Ka2被“压低”。
Ka1 / Ka2 的比值较大(如果忽略两个羧基的相互作用,比值应为4,这可以从动力学上得到解释)。